中國共產黨在不斷創新中創造輝煌
中國共產黨在不斷創新中創造輝煌
發布日期:2021-06-01 瀏覽次數:692
核心閱讀
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砥礪前行的歷史。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結合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創造性地在中國進行開辟革命新道路,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開展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實踐沒有止境,理論創新也沒有止境。在時代的發展中,我們要學習黨的創新歷史,更要善于運用黨的創新理論指導實踐。
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砥礪前行的歷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被仡欬h的百年奮斗征程,創新始終是推動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強大力量,也是中國共產黨永葆活力的基因密碼。
以創新開辟中國革命新方向
十月革命的勝利給中國人的啟示是,即使經濟文化落后的國家也可以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下,建立社會主義。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的歷史環境,完全不同于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歐洲。中國共產黨在運用馬克思主義深刻改變中國的同時,又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在秋收起義進攻長沙受挫后,毛澤東打破教條和迷信,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實行“工農武裝割據”。
中國共產黨還面對了俄國革命中沒有遇到的新問題,即如何在以農民為主體的國情基礎上,加強無產階級政黨建設。早在1929年6月,時任紅四軍前委書記的毛澤東指出:“無產階級思想領導的問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邊界各縣的黨,幾乎完全是農民成分的黨,若不給以無產階級的思想領導,其趨向是會要錯誤的?!睘榱私鉀Q黨的發展壯大與保持黨的無產階級純潔性的矛盾,毛澤東在古田會議上創造性地提出思想建黨的原則,對馬克思主義建黨理論做出了創新和發展。
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支點轉向農村后,中國共產黨逐步開辟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新道路,為世界無產階級奪取政權,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中國革命新道路的開辟,為中國革命的勝利指明了正確的方向。
以創新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新道路
新中國成立后,經濟文化落后、人口眾多、地域遼闊、發展極不平衡構成了我國社會的基本國情。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如何建設、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的一個全新課題,中國共產黨必須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結合中國建設的實際,領導人民獨立自主地探索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1956年,毛澤東在大量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作了《論十大關系》的報告,提出在優先發展重工業的同時,兼顧農業、輕工業,處理好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系,創造性地論述了中國的工業化道路。之后,中共八大在正確分析國內社會矛盾的基礎上,提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上來,開始對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進行探索,也成為探索社會主義國家經濟發展模式的重要嘗試。1957年,毛澤東做了《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講話,首次闡明了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的表現形式,提出正確區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作為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創造性地闡述了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學說,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探索中提出的新觀點新思想,為改革開放后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奠定了基礎。
以創新闖出改革開放新天地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中央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客觀實際出發,把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全面總結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實踐正反兩方面的歷史經驗與教訓,解放思想,大膽創新,創造性地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城市搞活國有企業,在沿海地區建立經濟特區,領導人民進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對于“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問題,鄧小平提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在經濟體制的改革中,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突破社會主義社會商品經濟和計劃經濟對立的觀點,提出了公有制基礎上有計劃的商品經濟,逐步打破了公有制的單一所有制機構,推動多種經濟成分的發展,使人民物質生活得到有效改善。1992年,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提出“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不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提出“共同富?!?,進一步深化了對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推動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進行,中國共產黨進一步就新形勢下如何加強黨的建設,如何協調發展等問題提出了新思路和新思想。在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實踐中,深化了對什么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以及建設什么樣的黨、怎么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一系列問題的認識,形成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構建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體系。
以創新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新篇章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順應時代發展,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這一思想科學指引下,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砥礪奮進、開拓進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
在經濟建設上,我國經濟由高速發展轉為高質量發展,以創新解決發展的動力問題,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問題。從黨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廣范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調整為“決定性作用”,標志著黨在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方面的新突破。實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互聯網經濟的發展,以科技創新為經濟社會發展打造新引擎等,積極培育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在政治建設上,黨中央以增加和擴大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優勢和特點為關鍵,堅持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持和完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和原則,持續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更好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優越性,不斷為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提供更完善的制度保障。
在思想文化建設上,加強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黨的理論創新全面推進,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更加鮮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深入人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廣泛弘揚,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不斷提高,文藝創作持續繁榮,主旋律更響亮,正能量更加勁,文化自信得到彰顯,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大幅提升。
在改善民生上,堅持精準扶貧,實施“五個一批”工程,采取了許多原創性舉措,組織完成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強的脫貧攻堅戰,如期完成了目標任務,解決了長期困擾中國的貧困問題,走出了一條中國扶貧開發道路,為世界減貧做出了中國貢獻。
在生態文明建設上,根據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發展變化,我們黨圍繞生態建設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推動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推行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顯著成效,推動了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做出了貢獻。
新時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指導新實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新的時代背景和實踐條件下創立并不斷發展的,也正是由于這一思想實踐偉力的充分彰顯,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新發展,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新跨越。隨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深入推進、不斷拓展,這一思想必將進一步豐富完善,展現更強大、更有說服力的真理力量,指引中國人民續寫更加輝煌的篇章,創造更加偉大的傳奇。(作者為太原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郭夏云)
來源:山西日報